欢迎您登录沈阳纪检监察网!
清正家风 | 闻喜裴氏:厚德载福 宽让能宁


  裴柏村,位于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自汉永建初年(约126年)裴氏先祖裴晔迁居于此后,家族繁盛,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裴柏村也被誉为“中华宰相村”。

  裴氏家规由《河东裴氏家训》《河东裴氏家戒》两大部分组成。《家训》是正面引导,劝人从善;《家戒》是负面清单,警诫后人,一正一负,泾渭分明,而又相辅相成。

  裴柏村,位于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自汉永建初年(约126年)裴氏先祖裴晔迁居于此后,家族繁盛,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裴柏村也被誉为“中华宰相村”。

  裴氏家规由《河东裴氏家训》《河东裴氏家戒》两大部分组成。《家训》是正面引导,劝人从善;《家戒》是负面清单,警诫后人,一正一负,泾渭分明,而又相辅相成。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九曲黄河激流澎湃跌落壶口,穿越晋陕大峡谷后陡然开阔,在它折向东的臂弯里,环绕着古称河东的晋南大地。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尧、舜、禹和关羽、司马光等伟大历史人物都曾在华夏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运城市闻喜县的裴柏村,以“中华宰相村”的美誉蜚声中外,裴氏家规千百年来广为世人称颂。

  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世不乏人”,正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实属少见!

  裴度为历代裴氏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宪宗、穆宗、敬宗和文宗四朝,均为重臣。他文武兼备,曾都统诸将平定淮西之乱,后被封为晋国公。在今天的裴柏村,仍留有纪念裴度的裴晋公祠,以表彰他的功绩。

  除了裴度,裴氏家族可圈可点的人物还有很多。如曹魏时尚书令裴潜,他去世前,遗嘱令薄葬,丧事从简,墓中只放置一些瓦器,这与当时的厚葬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有北朝时享有“独立使君”美誉的河北郡守裴侠,一生清正廉明,亲定“凡贪官污吏者,死后禁人祖茔”,严教后人。可见,裴氏家族深受家风影响,在清廉上是一脉相承的。

  两千年间,裴氏家族冠裳不绝、名声显赫,有其内在的原因。裴氏家族是实践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典范,其中,裴氏家规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闪亮的文化符号。解读它,我们就能找到裴氏家族繁盛不衰的密钥。

  裴氏家规的订立最早始于裴氏先祖、北朝名臣裴良。在奉公之余,裴良着手整理祖上口口相传的遗训,动笔撰写了《宗制》10 卷。隋唐时期,河东裴氏发展到鼎盛阶段,家规日臻完善。明万历二十四年,裴氏五十五世孙裴濂修订《河东裴氏族戒》9条。经过不断地总结完善,裴氏家规于清末民初最终修订完成,分《河东裴氏家训》《河东裴氏家戒》两大部分。《家训》12条 432字,核心内容为:敬奉祖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协和宗族,敦睦邻里,立身谨厚,居家勤俭,严教子孙,读书明德,淳厚戚朋,慎重言语,讲求公德。前5条强调的是忠孝仁义,后7条则是并行的处世之道,涵盖了对后人“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要求。

  《家戒》共10条637字,连立10个“毋”,即:毋忤尊亲,毋辱祖先,毋重男轻女,毋事赌博,毋为盗窃,毋贪色淫,毋吸烟毒,毋酗酒好斗,毋忘本崇洋,毋人帮派。这10个“毋”戒律严明,不容逾越,一再告诫后人,不准谋求私利和特权,不得从事有悖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活动。

  河东裴氏《家训》和《家戒》,携古法之精要,汇睿思之大成,鞭辟人里,字字珠玑,耐人咀嚼,催人奋进,其核心就是“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而从历史上看,裴姓多忠义之士,鲜有逆臣叛将,从一个侧面印证,家规教化玉汝于成,是多么的重要!

  《家训》劝从善,《家戒》警后人。如果说《家训》是正面引导,那么《家戒》就是负面清单,一正一负,泾渭分明。《家训》如绵绵细雨润物无声,又似不息明灯指引方向;《家戒》恰似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又如一记惊堂木警示后人祛恶扬善。

  徜徉裴柏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裴氏后裔以德馨为荣,以不读书为耻,非常注重子女的学习和教育,村子里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建校的时候,村民们踊跃参与,自发捐款。

  裴氏家族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深宅大院和万贯家财,而是留下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和修身自重的道德典范。这才是真正的、弥足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