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沈阳纪检监察网!
清正家风 | 让廉洁之风吹遍家庭的每个角落

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中首次提出了“廉洁”一词——“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意思是:年少时期,我便把清廉德性奉为人生信条,献身于道义而从未减轻。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王逸也在《楚辞章句》中注释道:“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意思是说,拒收他人赠予的钱财礼物,以免自己高尚的品格和清白的人品被玷污,是为廉洁。可见,严于律己,清白处事,是生而为人应该谨守的。

《清实录》中有云:“大吏廉洁,小吏则自然效法。” 意为如果做大官的能够清正廉明,那么手下的小官员也自然会效仿。清正廉洁、防腐拒贪的说法古已有之,而今,廉洁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历经岁月的沉淀和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洗礼,业已成为一个人品格、道德是否高尚的度量衡。由此及彼,如果个人能够做到水火无交、不饮盗泉,那么家庭也会刮起廉洁之风,遍开廉洁之花。

清代初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王士祯一生清廉,两袖清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七月,王士祯的三儿子王启汸奉命前往唐山任职县令。王士祯清楚,儿子是个读书人,所以担心他难当重任。于是,已经65岁的他写下了一册《手镜录》。这本小册子里面有50条从政箴言,涉及为官、做人以及体恤百姓等各个方面。比如“公子公孙做官,一切倍要谨慎、检点……做官自己脚跟须正,持门第不得。”“日用节俭,可以成廉。”“必实实有真诚与民同休戚之意,民未有不感动者。”“日用米、肉、薪、蔬、草、豆之类,皆当照市价平买,不可有官价名色”等。用心良苦的王士祯希望儿子消除特权思想,不能因为自己是官员而恣意妄为,忘了廉洁自律、体恤百姓和躬身自省的为官之道。

王士祯出身于官宦之家,祖辈几代人都是清廉的官员,先祖王重光一生廉洁奉公,留下祖训曰:“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这也成了王家后代子孙恪守的训条。王士祯的祖父王象晋和祖叔王象春两兄弟刚正不阿,也因此遭人排挤,双双被罢免了职务。他们的行事作风无疑传承了王家的廉洁作风,这一切都对幼年的王士祯影响巨大。他的父母也同样十分严明,王父常常将“为国效力,泽延后嗣”挂在嘴边,教导王士祯勿忘祖训。

顺治十七年(1660),王士祯被任命为扬州推官,王父也一同前往,言明要亲自监督、教导儿子如何为官。父子俩启程之前,王母也亲自陪同父子俩一路来到渑水上,一再地嘱咐王士祯要将祖训铭记于心,效仿王家祖上大德先辈克己复礼,以光耀门庭。两年后,一直把祖训记在心头的王士祯因为严明执法,得罪了小人而被降职。当时在扬州休养的王母得知此事后,鼓励儿子一定要排除万难,顶住压力,凡事秉公处理,力求无愧于心,不必在意个人一时得失。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王士祯始终恪守为官清廉之道,后来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

毫无疑问,廉洁的家风在让家庭成员养成廉洁意识和廉洁习惯上意义深远。一个充满廉洁气息的家庭,对于提升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观念影响巨大。

家庭是个人生活的起点,更是人格形成的源头。作为社会个体的避风港和温馨的港湾,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正向指引家庭成员,不让不正家风变成滋生贪腐的温床。在亲情面前,廉洁原则不能丢、不能忘,守住廉洁底线,才能树立良好家风。反之,家庭就会成为腐败的重灾区。

2009年4月,某省地方税务局原副局长陈某因受贿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他的80多万个人财产一并被没收。他的妻子也因为受贿罪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没收个人财产50余万元。其妻弟同样因受贿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没收个人财产31万元。“国不廉则不安,家不廉则不宁”。陈姓夫妇与其妻弟在被查处前的10年间,三人共同受贿8次,单独受贿15次。陈某合计收受贿赂500多万元人民币、14万美元。其妻子合计受贿400多万元人民币、11万美元,其妻弟合计受贿310万元人民币。

家庭成员之间的人生观、价值观总是潜移默化地彼此影响着,一个家风不正、没有廉洁之风的干部家庭,如同一枚随时会引爆的“定时炸弹”。但这枚“炸弹”并不是他人点燃的,而是内部“自爆”的。

党员干部要常念“廉洁经”,在家里常吹“廉洁风”,借助“党风”影响“家风”。在反腐倡廉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执行者。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所有成员主动防腐拒变、崇廉拒贪,这样才能建立真正的防腐阵地。

一名中学生在一篇作文里这样写道:在这座江南小城里,我们家可谓家喻户晓。8口之家一共有6名党员,其中有4人是公务员,两人是领导。别人都说我们家“又红又专”。爸爸妈妈告诫我说:“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能以身试险,外人都在盯着咱家,所以必须挺直脊梁,路要走得正。”每逢周末,我们家都会举行一次小型聚会,主题大多围绕廉洁勤政。比如,“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一起努力,才会打造幸福之家;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人思想滑坡,这个家就会败落”“身为领导要把好关,要问心无愧,对得起老百姓”“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适合自己去的场合不要去”等。这些话在我们的家庭聚会中频频出现,也成了我们所有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和为人处世时参考的准则。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监督、相互勉励、相互影响。父母的所行所为会给子女提供模板,子女也会以自身举动来“反哺”父母的教育。有学者认为:“从个人信仰角度看,家庭的影响要比任何其他群体的影响大得多。”因而,一个从廉洁之家走出来的人,必然是奉公守法、安分守己的人,不会被“糖衣炮弹”击垮;而缺少了廉洁之风吹拂的家庭,其成员可能变得好逸恶劳,渴望从他人那里得到好处和甜头,这便为贪腐打开了方便之门。

“铭记优秀家训,树立良好家风。”党员干部要当好排头兵,对自己和家属都要高标准、严要求,以此激浊扬清,营造清廉的家庭环境。(选自《新时代家庭助廉:弘扬清廉家风 筑牢廉洁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