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沈阳纪检监察网!
创新正风肃纪反腐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正风肃纪进行时》专版特别报道


写在前面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的期盼处,就是正风肃纪反腐的发力点。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沈阳纪检监察人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市纪委十四届一次全会提出,市纪委监委将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正风肃纪进行时》专版紧紧围绕市纪委监委全年重点工作,卓有成效开展宣传报道,共推出专版45期。记者日前对一些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回访,群众在大数据监督和正风肃纪监督中得到了实惠,拍手称快,他们形象地说:正风肃纪监督吸引了眼球、吊高了胃口、尝到了甜头!
  强化执纪问责
  净化政治生态

  这一年,市纪委监委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反腐,聚焦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强化执纪问责,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正风肃纪反腐向纵深推进。贯彻落实市纪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十四届一次全会精神,本版刊发了《坚定不移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整版报道,图文并茂,梳理出今后五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不断净化政治生态。
  持续强化换届风气监督。2021年是换届之年,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市纪委监委通过警示教育、监督检查等方式强化纪律监督,全力打好换届风气监督“组合拳”,特别是创新运用大数据监督,对村(社区)“两委”和区县(市)、乡镇换届人选进行再筛查再研判,严把换届选人用人关。本版先后报道了《沈阳66人被取消换届候选人资格》《沈阳严肃换届纪律,取消125名候选人资格》,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氛围,让换届换出人心干劲。
  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定位,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坚决查处涉黑涉恶案件背后的责任问题、腐败问题,本版报道了《深挖彻查涉黑涉恶,沈阳查处534人》,充分展示了沈阳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多来取得的显著成果,政治生态得到了净化。
  一个个案件、一项项整治、一次次监督,持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有力护航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化大数据监督
  让群众得到实惠

  这一年,市纪委监委持续深化大数据监督,强化智能化反腐,13个区县(市)纪委监委和近百家市直单位,已实现“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全覆盖,本版共刊发“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系列报道”31期。有效清除了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
  免费“两癌”筛查,本是惠及困难妇女的一项福利,大东区纪委监委构建大数据监督模型开展专项监督,发现疑似问题180余个,本版报道了《“两癌”免费筛查岂能变成街道干部福利》。“在大数据监督下,倒逼主管部门完善机制,各街道严把政策界限,加强重点环节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这一惠民项目的开展。报道刊发后,受益群众对我们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给予了称赞。”记者日前就此进行了回访,大东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皇姑区纪委监委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时发现了疑点,巧用大数据思维顺藤摸瓜展开追查,本版报道了《专项治理揪出“低保李鬼”》。“大数据监督不仅解决具体问题,还对梳理出的共性问题靶向施治,推动主管部门深挖细查背后的腐败和失职失责问题,重点关注政策法规是否落实,制度规范是否健全,审批流程凭证是否准确,归档材料是否真实,切实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在日前记者回访时,皇姑区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区纪委监委共开展相关专项治理40余项,发现并整改问题1万余个。
  《一桩陈年旧案揭开沈阳供销系统腐败“盖子”》《敢打救助款主意,大数据监督严查!》《大数据监督破解“双份地”顽疾》《老人去世还在“领取”高龄补贴?查!》《“收回”党员干部拖欠村集体承包费28万》《对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人说不!》……一年来,本版报道了一系列大数据监督检查典型案例。报道了市农业农村局《建大数据平台,管好惠农补贴》、市人社局《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等聚焦“两个体系”建设经验,推动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质增效。
  这一年,监督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有效发挥监督治理效能,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治理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深切感受到公平正义。
  找准“小切口”
  撬动“大监督”

  经过四个多月的集中整治,医大一院、盛京医院南湖院区周边交通秩序井然,困扰市民已久的“车托”、乱收费、私占车位等停车乱象问题得以纠治。和平区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在全区取缔7家非法停车场,周边居民连连称赞。南湖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记者回访时说,“此次整治行动,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意识,弄清楚群众需要什么,搞明白群众期盼什么,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转变工作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自2021年8月起,沈阳市开展停车收费“微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出拳有力,成果赫然。本版陆续报道了《重拳出击整治停车难停车贵》《取缔7个非法停车场》。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末,全市已摸排收费停车场1300余家,明察暗访1747次;取缔非法停车场27个,取缔、清理非法占用停车位1612个。
  这一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找准“小切口”,撬动“大监督”,推动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这也是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直达基层“末梢”。
  ——聚焦环境优化,浑南区纪委监委对辖区四环内16处违规露天砂场清理工作进行全程督查督办,全部及时清运,经验在全市推广。本版报道了《16处违规露天砂场“清零”》,引发反响。
  ——聚焦生态保护,沈河区纪委监委督促主管部门,对东方威尼斯小区居民在五里河公园毁林毁草问题、“绿廊一号”和“爱尚马术学府”七栋违建别墅问题开展专项清查整治,全部恢复绿地。本版报道了《对这些毁绿占地行为说不!》,大快人心。
  ——聚焦民生工程,于洪区纪委监委深入到“农村集中供水、燃气管网敷设、污水管网集中收集处理”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第一线监督检查,现场督促相关单位立行立改。本版报道了《监督“探头”安在民生工程一线》,赢得点赞。
  ——聚焦干部作风,康平县纪委监委对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工作纪律和作风开展作风建设专项监督检查,查处请假销假制度落实不力、无故迟到等干部作风问题。本版报道了《整治“懒散怠”,追责“一把手”》,营造正气。
  弘扬廉洁文化
  赓续红色精神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沈阳市纪委监委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精心打造推出两项传播党史文化重大活动,在全市反响热烈。
  市纪委监委精心打造了“盛京百廉说”栏目,“七一”前夕在喜马拉雅App上线。111名沈阳纪检监察人倾情参与,讲述100篇不平凡的沈阳党史故事,更好地传播沈阳红色历史,塑造城市精神,挖掘廉洁要素,铺陈清风正气。这是市纪委监委利用互联网音频平台为载体传播党史文化,不断拓展全域宣传的又一次崭新尝试。“盛京百廉说”栏目上线播出仅一个半月,全网播放量就达70万次以上。本版先后推出《市纪委监委“盛京百廉说”上线喜马拉雅》《“盛京百廉说”全网播放量达70万次》两期报道。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凤凰网、喜马拉雅等数十家门户网站予以转载报道。
  2021年6月30日,本版报道了《〈百年“纪”忆〉纪录片全网播发》。日前,《百年“纪”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百年回眸》纪录片全网已更新完毕,累计播放量过亿次,热评如潮。该纪录片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新华网、辽宁省纪委监委、沈阳市纪委监委与沈阳红色文化服务有限公司共同策划、联合出品。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首次尝试与国内一流团队深度合作,主创团队耗时数月,奔赴北京、武汉等多地采访、拍摄,搜集史料,精心创作,力求最大限度还原历史,始终对标对表国内最高标准,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沈阳纪检监察人对党绝对忠诚、无限热爱的真挚感情。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唐心萌 肖春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