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按照市纪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安排,今年以来,沈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定位,开展清理整治农村集体“三资”行动,推动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着力破解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以铁纪护航乡村振兴。
“惩治防”一体推进 护航村集体经济
前不久,皇姑区四台子街道纪工委在对北四台子村村集体“三资”开展清理整治时发现,该村有25亩土地多年闲置。街道纪工委经过实地督导,压实整改责任,推动“撂荒地”变成“致富田”。目前,该土地已通过辽宁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交易,达成了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意向,采摘大棚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今年以来,皇姑区纪委监委重点聚焦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监管不力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以权谋私占用集体资源等问题,以有力监督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围绕经济合同、工程项目等重点环节,我们开展全面排查,发现一些村未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等村集体资产处置‘四议一审两公开’相关程序,村干部就私自将村集体土地对外出租,造成了不良影响。”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以案促改、长效长治,区纪委监委与有关职能部门、街道凝聚合力,加大监督力度,推进农业农村工程招投标、农业农村集体产权等项目全部接入辽宁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平台之外无交易。“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公开透明是重要一环。流转交易统一接受监管,杜绝暗箱操作,防范微小腐败,既有利于强化集体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又有助于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陵东街道西窑村西窑农贸大厅首次在辽宁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交易,最终以每年租金425万元的价格成交,远超前期项目估价。“相比于以前线下竞价,在平台交易不仅更加公开公平,还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众利益,对村集体‘家底子’的管理也越来越精细了。”该村村民说。
“开展清理整治,推动问题解决,健全监管机制,实现‘惩、治、防’一体推进。”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开展跟进监督,建立全链条监督保障机制,着力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质效,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精准分类施策 守护村集体“家底子”
7月18日,沈北新区黄家街道龙岗子村与承包方重新签订了土地补充协议,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守护了村集体“三资”和群众切身利益。这得益于区纪委监委在开展清理整治农村集体“三资”行动中,立足职能职责,精准分类施策,堵塞监管漏洞,与有关职能部门“同题共答”,推动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助力守好村集体家底,护航乡村振兴。
“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我们将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不规范问题作为整治重点,注重制度先行、分类施策。”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在开展整治过程中发现,有的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合同签订年限跨越多年,有的发包几易其主,问题形成原因复杂、解决难度大。区纪委监委推动区农业农村局对各街道和村进行分类指导,本着先易后难、层层推进原则,“一村一策”制定整治措施。“我们与律师团队协作,针对可协商解决、可诉讼解决、由于历史原因不能短期解决的三种类型合同,‘一问题一方案’推进整改。”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高坎村紧邻辽河堤坝,在核查该村土地基础信息数据时,纪检监察干部发现,村集体有40余亩机动地被10余户村民无偿耕种。区纪委监委督促该街道“一对一”入户走访、指导、收回土地。在整改过程中,街道引入了法律顾问团队提供了法律保障。“针对统一收回的这些土地,村里经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后决定再次对本村村民发包,承包的村民按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地价,以每亩400元向村集体缴纳承包费。”该村相关负责人说。
沈北新区纪委监委立足“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监督推动区农业农村主责部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建立健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相关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区纪委监委整合基层监督力量,绷紧监督链条,将监督关口向末梢推进。
开展清理整治农村集体“三资”行动,是响应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的迫切需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全市农村集体土地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攻坚、项目化推进,坚决整治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截留挪用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坚持边办案、边整改、边治理,推动全市农村集体“三资”主管部门精准施策、建章立制、完善治理,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