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我们能通过‘阳光校园平台’看到孩子每天在学校的食谱,种类、菜式比以前丰富多了,还能看到各种食材的采购价格,交的伙食费用在哪里一目了然。”今年秋季学期刚开学,康平县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家长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用餐的新变化,给出了好评。
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今年以来,康平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以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为切入点,聚焦安全责任落实、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深挖彻查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以有力监督守护校园食品安全,并与教育经费违规使用问题专项整治有机结合,推动主责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切实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以铁纪护航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直查快办”整治突出问题
康平县纪委监委将校园食品安全监督作为“一把手”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带头干,抽调县财政、审计、税务、教育等部门精兵成立了“直查快办”专班。工作专班主动对接巡视巡察、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分类梳理相关民生诉求,并对7所基础教育学校开展抽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现场问询等方式,对学校食堂运营管理、食品供应、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存在挤占挪用学生伙食费、大额支现、违规列支等问题。”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每一分钱都应该‘吃’到学生嘴里,一分一毫都不能克扣挪用,对胆敢从孩子口中‘抢食’的,坚决依纪依法依规严惩。”县纪委监委深挖问题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餐费流向、食品物资采购管理等方面深入“解剖麻雀”,要求相关责任部门组织全县各所学校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县纪委监委对其中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审查调查,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务处分。
“阳光公示”实实在在惠及学生
“经自查,我校食堂部分资金使用方向有错误,新增违规支出款已拨入食堂账户,用于学生餐费。根据我校学生的就餐人数和餐费标准,这些违规支出够学生‘零元餐’1天。学校决定7月每名学生少交1天餐费。”今年7月1日,在“康平阳光校园”平台上,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公开了“零元餐”公示,让学生和家长大加称赞。
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县纪委监委在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上下功夫,向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县各学校食堂财务监管的监察建议书》,要求规范权力运行,自觉接受监督。在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县教育局向各学校下发通知,要求通过发放辅餐、免收学生餐费等形式,将追缴的被挤占挪用的餐费,以“零元餐”的形式惠及学生。
同时,涉及的各学校通过“康平阳光校园”平台、家长微信群、校园公示栏、制发《致家长的一封信》等“线上+线下”形式,将“零元餐”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共管共治”让学生吃得健康
“要把每一分餐费都花在提升伙食质量上,真正让孩子们吃得安全、吃得可口、吃得健康。”康平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为深化整治成效,县纪委监委督促县教育局结合实际,从财务管理、流程监管、食品安全等方面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规范管理。县教育局细化完善了《学校食堂管理细则》,制定出台了《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食堂从业人员操作,不断提升学生用餐的质量和水平。为第一时间掌握菜品口味、食堂卫生情况,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县教育局在“校长陪餐制”的基础上,推出“教育局陪餐制”,要求班子成员、包校干部分别到所包保的学校进行陪餐,对存在的问题现场指出,立行立改。截至目前,县教育局班子成员陪餐11次,机关干部陪餐27次。
今年秋季学期以来,县纪委监委联合教育、卫健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察组,对全县各学校校园食品安全情况开展实地督查检查。为确保督查检查不停留在“面上”,联合督察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直奔学校食堂,随机抽取食品购货凭证、进货台账、食品留样、菜品公示等记录进行比对检查,并查看了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记录,详细了解学生用餐相关资金和货物的管理使用情况。截至目前,联合督查组共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检查27次,实现对全县各中小学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全覆盖。
康平县纪委监委还建立校园食品安全“12345+纪检监察”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发动社会“共管共治”,筑牢学校食品安全防线。“部门监管、属地纪委监委监督、家长参与、社会监督,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硬基础’和‘软实力’。”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学生的餐盘,关乎健康,连接民心,必须以强有力的监督,全力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康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王文才表示,县纪委监委将持续整治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创新监督保障措施,推动有关部门规范管理,确保学生吃的每一餐都是“放心餐”,每一分餐费都花在“阳光下”,推动形成教育领域新气象、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