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全省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工作高标准谋划、高起点推进,近日,全省“辽宁阳光三务”现场观摩暨动员部署会在沈阳市康平县召开。会议要求在全省全面推行“阳光三务”,各市纪检监察机关要统筹加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严肃整治不公开、假公开、公开不到位等问题,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创新设计公开载体和模式,以公开防腐败、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赢民心。
按照省纪委监委部署要求,沈阳各区县(市)纪检监察机关不断规范和完善基层“三务”公开工作,强化对“三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压紧压实各级落实“三务”公开的主体责任,探索制约基层“微权力”、防止“微腐败”的权力运行监督模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大东区 “连心桥”为群众解难
夏天用水量大,但大东区大东路111—4号居民家总是不明原因停水。通过“阳光三务”平台了解社区居务,居民找到了停水原因,是低楼层居民因漏水而私自将管线主阀门关闭。经多方沟通协调,6月20日,该单元自来水管道维修工程已动工。
大东区“阳光三务”平台架起了群众与社区的“连心桥”。“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已实现全区10个街道、130个村(社区)全覆盖,有效注册人数13万余人,审核发布‘三务’信息1277条。村(社区)‘三务’信息录入、街道审核发布、相关职能部门督导整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区监委委员王辉表示,区纪委监委致力于监督基层应公开尽公开,着重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小事终结在村(社区)、大事终结在街道、难事终结在区”,有力促进基层干部廉洁规范用权,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铁西区 合力推进“阳光三务”
为推进“阳光三务”工作落实落地,铁西区纪委监委联合组织、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合力推进“阳光三务”公开工作,切实打通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
铁西区纪委常委张跃飞表示,区纪委监委加强与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农业农村局沟通,完善“阳光三务”公开清单目录,统一公开模板,明确公开程序和时限,确保公开内容规范全面;探索建立清廉专员队伍,全面整合村(社区)纪检委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社区)正风肃纪监督员等监督力量,加强与群众沟通交流,确保“阳光三务”监督平台达到会用、管用、好用的效果。“我们将把‘阳光三务’工作作为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根本性任务来抓,通过日常监督,制约基层‘微权力’、防止‘微腐败’发生。”
沈河区 全力推进数据录入
沈河区纪委监委按照省、市纪委监委部署要求,早谋划早发动,确定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员,并积极组织梳理“三务”公开目录范围内的基础数据、组织线上培训会。“我们积极组织抓好协同联动,督促组织、发改、财政、民政等部门发挥指导监督作用,履行监管责任;抓好宣传发动,扩大‘阳光三务’平台在群众中的知晓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抓好监督检查,对‘三务’公开的内容、方式、范围、时限等事项加强监督,通过日常监督、跟踪督办督查等方式,严查不公开、假公开、公开不到位等问题。”区纪委常委徐静介绍。
从6月中旬起,区纪委监委指导各街道、社区管理员全力推进数据录入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录入常住人口10.9万人,完成人口注册7.01万人,录入党务、居务和财务信息1800余条。
于洪区 “三务”公开再升级
于洪区纪委监委制定了《全面推行村级“阳光三务”工作实施方案》,完善“阳光三务”平台信息录入、审核、督查、反馈、监督全流程,促进村级权力规范运行,不断规范“三务”公开工作标准和流程,进一步推动“三务”公开方式、公开尺度再升级,强化基层乡村治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针对区、街道、村(社区)三级不同职责分工,区纪委监委组织召开三级培训会议,邀请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并制作宣传海报,向辖区内居民简要讲解“辽宁阳光三务”APP如何操作,务求看得到、看得懂、易上手。为压实工作责任、加强数据管理、化解群众诉求,区纪委监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村级“阳光三务”平台运行监督机制,促进村级权力规范运行。截至目前,共录入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数据7000余条。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唐心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