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沈阳纪检监察网!
沈阳市沈北新区:精准分类施策 守护村集体“家底”

近日,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街道龙岗子村与承包方重新签订了土地补充协议,解决了长达近2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守护了村集体“三资”和村民群众切身利益。这得益于沈北新区纪委监委在开展清理整治农村集体“三资”行动中,立足职能职责,精准分类施策,堵塞监管漏洞,与有关职能部门“同题共答”,推动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助力守好村集体家底,护航乡村振兴。

“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我们将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不规范问题作为整治重点,注重制度先行、分类施策。”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在开展整治过程中,区纪委监委发现,有的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合同签订年限跨越几十年,有的发包几易其主,问题形成原因复杂、解决难度大。区纪委监委推动区农业农村局对各街道和村进行分类指导,本着先易后难、层层推进的原则,“一村一策”制定整治措施。“我们注重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与专业律师团队协作,针对可协商解决、可诉讼解决、因历史原因不能短期解决的三种类型合同,‘一问题一方案’推进整改。”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黄家街道龙岗子村曾在2005年因无力支付村集体建设秸秆燃气工程费用,就以60余亩机动地承包款低价抵顶。在区纪委监委和街道纪工委的监督推动下,街道联合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驻村第一书记给予该村专业法律指导,最终通过非诉途径协商解决。“签订土地补充协议当天,承包方就向村集体缴纳了1万元承包费,余款将于今年10月底前全部交齐。”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高坎村紧邻辽河堤坝,在核查该村土地基础信息数据时,纪检监察干部发现,村集体有40余亩机动地被10余户村民无偿耕种。区纪委监委要求街道纪工委立即整改,督促该街道“一对一”入户走访、指导、收回土地。在整改过程中,街道引入了法律顾问团队提供了法律保障。“针对统一收回的这些土地,村里经村民代表会研究后决定再次对本村村民发包,承包的村民按村民代表会决定的地价,以每亩400元向村集体缴纳承包费。”该村相关负责人说。

沈北新区纪委监委立足“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监督推动区农业农村主责部门聚焦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监管机制,制定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区纪委监委整合纪检委员、正风肃纪监督员、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基层监督力量,绷紧监督链条,将监督关口向末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