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沈阳纪检监察网!
年中看进展丨沈阳市:大数据赋能监督提质增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和省纪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持续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即日起,辽宁省纪委监委公众号推出“年中看进展”栏目,敬请关注。

沈阳市:大数据赋能监督提质增效

省纪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强调,强化数据赋能增智,以数字化促进监督全覆盖,促进大数据监督应用场景再拓展、建模分析再升级、穿透能力再深化,更好发挥预警纠治作用。

沈阳市纪委监委主动融入全省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大局,持续推进大数据监督工作迭代升级,在数据资源汇集、模型算法丰富、平台系统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初步构建了涵盖大数据监督发现问题、大数据办案查清问题、大数据治理解决问题和大数据公开防范问题的沈阳数字纪检监察工作新模式。

沈阳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正在围绕日常监督需求创建大数据监督模型。

归集数据 运用平台

大数据监督,建好数据库是基础。沈阳市纪委监委打造“1+4”数据归集模式,与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数据贯通机制,积极引入互联网数据,构建起市纪委监委的统一数据资源“底座”。

开发建设农村集体土地大数据监督系统,坚持问题导向,制定7类20个监督规则,全面排查土地无偿占用、超期超低价发包等问题,历史性摸清了农村土地“家底”,被“白种”多年的农村集体土地收回来了,村集体经营性收益也随之增长了。

今年以来,沈阳市纪委监委依托沈阳市农村集体土地大数据监督系统,推动农村集体“三资”、乡村振兴资金监管专项整治工作更加精准高效。一方面,升级建设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大数据监督系统,开发农村集体资产精准清查和经营性收益资金监管功能,打通了省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避免基层重复录入,实现双向数据互通。推动农业农村部门更好地履行主体责任,使村集体账目更加清晰透明,实现土地信息的全面数字化、精准化管理。另一方面,新增耕地地力补贴、生产者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模型,对补贴发放、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精准监督。截至目前,全市涉农区县均已完成2025年耕地地力补贴录入和精准发放工作。

沈阳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正在运用大数据监督模型,及时发现潜在的公权力运行风险。

聚焦重点 精准监督

今年2月以来,沈阳市纪委监委在大数据监督可视化建模系统基础上,升级建成沈阳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实现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全流程线上闭环化管理。

违规吃喝是腐败问题的“催化剂”、作风建设的大敌。市纪委监委深度应用大数据监督,构建起违规吃喝问题监督模型,通过对公务接待、财物报销等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精准筛查各机关单位无公函接待、超标准接待、公款吃喝等异常情况。

监督发现,某国有企业多次组织超标准商务宴请及聚餐,相关费用均违规报销。最终,时任董事长及4名部门负责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对于监督模型发现的疑似问题数据,我们及时转给相关地区纪检监察机关核查处理,同时聚焦违规公务接待、公款吃喝高发的重点岗位、重要节点,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建立台账,深挖细查其背后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并督促责任单位堵漏建制。”沈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沈阳市铁西区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正在对大数据平台推送的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

数据赋能 推动治理

大数据技术不仅赋能监督发现问题,更为纠治系统性问题提供助力。

“通过建立监督模型,筛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招投标数据,发现个别企业中标异常集中,随后运用‘公职人员及其近亲属违规参与招投标项目’等模型深入比对核查。”沈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迅速发现了个别党员干部在老旧小区利用职权干预工程招标、收受好处费的违纪违法问题。”

市纪委监委通过建立大数据监督模型,精准识别招投标领域围标串标、暗中陪标、明招暗定等可疑行为,并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试点,推动开展“AI管招投标”探索,将监督模型与AI技术深度融合,着力破解人为因素“控标”难题,有效激活了市场活力。

针对案件暴露的监管漏洞及审批程序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市纪委监委督促主责部门推进问题整改、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强化监管,保障招投标“阳光运行”。

目前,已有91个标段采用该模式中标。“如今‘打招呼’要项目行不通了,企业参与度显著提高,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信心明显增强。”行业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