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一纸建议”成为“一剂良方”
“这份纪检监察建议书直指我局在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领域的‘病灶’,不仅列出‘问题清单’,更是开出‘治病良方’。”今年5月,市城乡建设局收到市纪委监委送达的《关于做好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领域违纪违法案件以案促改工作的纪检监察建议书》后,局党组高度重视,全面部署落实各项整改要求。
此前,在全市开展的城建城管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市纪委监委发现我市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领域违纪违法问题较为集中,查处了我局4名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帮助企业获取资质、为他人非法谋取利益并收受“好处费”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就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市纪委监委精准“把脉会诊”。从要求局党组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审批人员的日常管理,到制定有效管用的审批管理制度,规范自由裁量权;从针对“重审批、轻监管”问题,强化事中动态监督和事后责任追溯,到采取“源头治理+全链条打击+系统防治”的组合拳,根治“中介腐败”……这份建议书直切要害,是对我局政治生态的一次严肃“政治体检”。
以建议书为“显微镜”“解剖刀”,我们深入剖析系统性短板与深层次漏洞,研究制定《关于强化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工作的整改方案》,从顶层设计入手推进审管分离、审管联动,切实做好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市纪委监委全程跟进督导,对关键环节严格把关,有力保障整改措施落地见效。经过数月扎实推进,问题清单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
纪律作风这根弦绷得更紧了。我们以身边案为“活教材”,组织全体干部特别是新任审批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分级分类开展警示教育。截至目前,已组织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600余人次。
廉洁风险防线筑得更牢了。形成覆盖资质审批事项受理、审查、批准等流程的责任清单,构建起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工作体系。对关键岗位人员实行“一人一岗”动态管理,定期轮岗交流,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把岗位日常管理落到实处。
监督网络织得更密了。通过定期动态更新专家库,切断“中介—审批”利益输送链条;加强智能化审批系统建设,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对企业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着力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生态。
“现在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干事、干成事!”走进今天的沈阳市城乡建设局,能明显感受到一股昂扬向上的新气象。制度规矩的“紧箍咒”不仅没有束缚手脚,反而划清了红线、明确了方向,让干部职工工作起来心里更踏实、劲头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