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沈阳纪检监察网!
《中国纪检监察报》关注沈阳于洪区:深化“大数据+大脚板”监督模式 净化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前不久,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纪委监委依托大数据监督模型预警,通过数据比对与实地核查,发现某项目中标企业投标文件中关键资格认证材料涉嫌造假,并将该问题线索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最终,该企业被依法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2年。

于洪区纪委监委开展招投标领域整治工作,运用“大数据+实地监督”模式,精准发力护航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招投标环节隐蔽性强、专业度高,传统监督方式难以穿透,大数据技术为我们提供了破局关键。”该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聚焦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推动相关部门打破数据壁垒,汇聚招投标全流程信息并进行比对分析,有效识别围标串标、资质异常、业绩造假等情况。

同时,于洪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深入评标现场,紧盯专家抽取、开标评标等关键环节开展检查,严防人为干预和利益输送。对于项目业主和投标企业,围绕招投标环节开展廉洁谈话,传导压力、划清红线。

针对监督中发现的评标专家管理松散、招标代理监管缺位、平台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该区纪委监委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及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职能部门切实履责。在该区纪委监委推动下,相关职能部门升级完善了招投标平台功能,对系统预警的问题逐一核实处置,并对履职不力的评标专家和招标代理机构进行了集中约谈。招投标领域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于洪区纪委监委深挖彻查领导干部插手干预招投标、权钱交易等风腐问题,截至目前,已立案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