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沈阳纪检监察网!
“清风窗口”评选 扬正气促振兴
    全市清风护航“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暨争创“清风窗口”活动近日全面启动。市纪委监委公布了《沈阳市开展“清风窗口”评选活动试点实施方案》,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履职尽责,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助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让“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成为沈阳名片。截至目前,全市13个试点地区、单位已申报参评窗口161个,涉及工作人员1060人。
    按照省纪委监委《关于在沈阳市开展“清风窗口”评选活动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市纪委监委作为“清风窗口”评选活动的牵头部门,公布了评选活动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清风窗口”业务示范、行为模范、场所规范、廉洁典范4方面具体评选标准,并对不能参加评选或取消“清风窗口”资格的情形进行了规范。比如,在业务示范方面,参评窗口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打好“提前量”、受理“不推诿”、办理“不积压”、服务“高质效”,获得群众普遍满意;在行为模范方面,窗口工作人员要做到岗责分明、仪表端庄、工作严谨;在场所规范方面,窗口要统一服务环境,公开服务承诺,公布办事流程,保证卫生整洁;在廉洁典范方面,窗口工作人员要秉公办事、廉洁自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不断弘扬清风正气,真正做到“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
    “‘清风窗口’实行动态管理,不享受终身制,符合评选标准的‘适时增补’;对因职能调整,裁并、撤销的‘调整退出’;对出现负面情形,不符合评选标准的‘审核退出’。”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项广飞表示,在各地区窗口单位完成申报后,各区县(市)纪委监委将协调组织公安、法院、检察院、信访、司法、营商等部门共同联审,联审结果经区县(市)党委常委会同意后,再上报市纪委监委。同时,对上报的“清风窗口”预选对象,市纪委监委将适时开展监督检查,通过组织“室组地巡督”开展全方位实地督查,了解窗口工作情况及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动员两代表一委员、工青妇、特约监督员、市场主体、群众代表等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会公众评议和监督。
    市纪委监委指导法库县作为全省试点开展“清风窗口”评选;选择部分区县、市直单位作为沈阳试点,重点开展“清风窗口”评选,包括市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房产局、城建局、营商局、医保局、不动产交易中心、税务局以及和平区、大东区、沈北新区。目前,争创活动正在各试点地区、单位踊跃开展。

争创进行时

市公安局

构建“服务大格局”

市公安局作为全市13家“清风窗口”评选试点单位之一,通过“办事小窗口”,构建“服务大格局”,精心研究制定了全局总体方案、质效提升方案以及十佳标准和管理办法,将全局服务范畴纳入行政审批、接警处警、打击犯罪、执法办案、诉求办理、便民综合等10类窗口,力求擦亮公安服务品牌。

坚持“抓规范,促提升”,健全完善公安窗口“七个一”服务准则,为办事群众主动送上流程指南,为窗口民警配发服务规范口袋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公布公开电话,派驻警企联络员,畅通网上网下渠道,确保服务到实处、经得住检验。

市税务局

让群众建议提出来

作为沈阳市争创“清风窗口”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市税务局发挥沈阳税务“一码监督”平台的优势,发挥在政策咨询、服务态度、群众投诉、吃拿卡要问题举报等方面的监督效能,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纳税人代表担任营商环境体验师和作风监督员,让群众脚步迈进来、问题指出来、建议提出来,为争创“清风窗口”保驾护航。

同时,市税务局组织相关业务部门编写了“不找关系办税指南”,统一规范诠释所有涉税费事项的办理流程,并对关键流程实现即时统计和监控,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业务办理制度化规范化,为“清风窗口”建设提供支撑。

大东区

实现审批服务前移

“清风窗口”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大东区通过打造“清风窗口”“墙上、桌上、掌上”三阵地,不断优化大厅服务环境;推行“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模式,梳理形成纳入“静默”事项、进厅上网负面事项、非依申请事项、内部环节事项、多级联办事项5方面清单,优化政务服务效能。

大东区全面推行项目预审服务,打造“私人订制”项目审批帮代办服务品牌,实现审批服务前移。比如,大东区市场监管局推出了“反向预约、证照联办”模式,即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的同时,告知其办理经营许可证应该提交的各项材料,并进行事前指导。

廉政短评

让“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成为沈阳名片

沈阳市纪委监委大力开展“清风窗口”评选,是落实省纪委监委部署、护航“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生动实践,是建设廉洁文化阵地、健全服务评价体系的具体抓手。这次评选,将更有力地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这个名片必须擦亮、叫响。曾几何时,想快速办成事,就得托熟人找关系。而这种“求人办事”的思维惯性和处事方式之所以根深蒂固,究其根本,正是个别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把“公权力”变成了个人或少数人牟取私利的工具,不给好处不作为,给了好处就乱作为。这种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破坏营商环境、阻碍项目落地,必须坚决予以纠治。

今年沈阳两会提出,力争“全年新签约、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分别突破2000个和1000个”。而让投资者分享城市发展机遇,就要持续优化有利于投资兴业的发展环境,为广大投资者做好服务保障,让各类投资者投得安心、投得顺心、投得放心。如今,营商环境“万件清理”监督行动与争创“清风窗口”活动互为支撑,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开展“清风窗口”评选,“清”是底线,“风”的效应,就是要通过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确保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使得“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成为常态。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明确权力的运行轨迹,在微观上划定部门的权责边界,防止随意性、压缩模糊性、杜绝逐利性,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既是法治建设的过程,也是反腐倡廉的过程;既是行政改革的过程,也是转变观念的过程。要让这几个过程有机结合,一方面,强化数字赋能,推动各类问题在平台上传送、接收、处置,形成高效解决问题的闭环体系;另一方面,对企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整治、精准整治,解决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吃拿卡要等梗阻问题,提供更贴心、更温暖、更周到的服务。

开展“清风窗口”评选,需要树立正向激励机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担当作为,以用权之正、服务之优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助力经济行稳致远,这样,才能为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提供坚实保障,才能让“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真正成为沈阳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