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春,春寒料峭,国家税务总局康平县税务局办税大厅里却处处洋溢着温暖气息:办事窗口窗明几净,服务人员热情周到,业务办理便捷高效。
设立税费专窗 助力乡村振兴
3月13日9时,国家税务总局康平县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李天琦身着制服,热情地迎接前来办理涉税业务的群众,耐心进行政策答疑,按照办事流程引导群众办税。
10时多,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渐渐增多,各个窗口工作秩序井然。李天琦看到康平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税务专员张女士前来办理业务,直接引导她来到“乡村振兴税费专窗”。“这是特别为涉农企业开设的办税窗口,相当于一个绿色通道,可以办理10余项涉农办税事项,不用排队,节省时间。”李天琦介绍。短短几分钟,张女士就完成办理,给了窗口服务一个好评。“以前赶上人多时,排队就要排半小时,现在有了这个办税专窗,真正实现了直达快办、即来即办、特事特办。”张女士说。
变被动“你来找”为主动“我来送”
“村里最近有啥困难吗?”当日14时多,北三家子街道民政干事曲晓旭在为村民办理低保手续时,习惯性地和村民话家常,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听说老杨家遇到点儿事,儿子突发脑溢血住院了,治病花了挺多钱,老两口带着孙子生活挺困难,村里都组织捐款了。”村民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基层窗口服务模式可以变被动的‘你来找’为主动的‘我来送’。”曲晓旭立即向村组干部核实具体情况,并来到村民家中了解家庭收支情况。在初步确定符合低保救助条件后,曲晓旭第一时间与上级部门沟通汇报,先行申请了小额临时救助,并联系救助站为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解决燃眉之急,让这个家庭重燃希望。
以清风优服务 为群众解难题
康平县纪委监委将开展“清风窗口”评选活动与“阳光三务”工作相结合,在“阳光三务”平台增设了“办事不找关系”模块。“群众只需要点击清单选项,即可以了解相关部门职能权限,精准锁定办事窗口,切实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唐悦说,“对窗口工作人员办事效率拖沓、服务态度差、吃拿卡要、久拖不办、推诿扯皮问题,群众也可以通过清单中公开公示的部门监督电话直接投诉。”
与此同时,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职能,同步启动了窗口单位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重点围绕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情况、服务效能情况,严查办事效率拖沓、服务态度差、迟到、空岗等庸懒散问题,以及“小鬼难缠”、吃拿卡要、久拖不办、推诿扯皮等“窗口腐败”现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贵”“推拖绕”等问题。
唐悦告诉记者,全县全域发动、全员参与、全面铺开,78家窗口单位积极主动申报“清风窗口”,形成了窗口单位、社会群众踊跃参与的“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以‘清风窗口’评选为依托,积极创建‘清风+’系列品牌活动。”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王文才表示,将聚焦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以清风强党建、促管理、优服务、润环境,切实为企业减负担、增动能,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廉政短评
“窗口”虽小,民心事大。康平县在全市清风护航“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暨争创“清风窗口”活动中,用“小窗口”推动“大营商”,用小细节彰显大担当。
沈阳市委提出,干部到底行不行,三年行动是“试金石”。康平全县上下积极参与“清风窗口”评选,强化服务意识,既实现了锤炼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工作作风的练兵要求,更体现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深入人心的实战突破。
在市委的领导以及市纪委监委的指导下,从设立税费专窗,有求必应顺民意,到变“你来找”为“我来送”,热情服务暖民心,康平县不断以“特色服务”解民忧、消民愁,切实使“小窗口”成为解决群众问题的大平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要让“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成为叫响沈阳的名片,让“清风窗口”成为展示沈阳的平台,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窗口”是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集中体现,是全体全域努力的最终结果,必须三军用命。我们既要与如“阳光三务”等日常工作有机结合,更要与如“三年行动”等振兴战略有机配合,抓细节抓经常,看行动看成效,让“百姓满不满意”“是否有利于振兴发展”成为评选条件、评价标准。尤其是,既要依据沈阳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容错纠错工作办法(试行)》,鼓励担当、激励创新,也要对民声差、反映多,经不起考验、担不起工作的服务窗口和干部等举起“杀威棒”,严查办事效率拖沓、服务态度差、迟到、空岗等问题,以及“小鬼难缠”、吃拿卡要、久拖不办、推诿扯皮等现象。唯有如此“两手抓”,才能既擦亮“窗口”又降低“门槛”,让来办事的人心透亮、路顺当。
阳春三月,草木蔓发。“清风窗口”将如一缕春风,吹开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的花朵,展现出担当与作为、光荣与梦想,昭示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