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沈阳雍森医院副院长崔正金心中的“阴霾”总算散去——某党政机关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向医院施压,以谋求私利,这种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被于洪区纪委监委予以通报处理,还企业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标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晴雨表”。年初以来,沈阳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围绕贯彻落实《辽宁省纪委监委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方案》,结合八项重点任务,找准找实切入点强化监督保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敢于亮剑 为企“撑腰”
在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中,影响和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大多与干部作风息息相关,相关案例更是触目惊心。
近日,于洪区纪委监委针对区内一起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向其所在单位进行了通报。于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张某,其亲属在沈阳雍森医院住院治疗期间,与医院发生了纠纷。张某遂利用职务便利和职权影响,向医院施加压力。“张某及其亲属因对医院的治疗方案表示不满,与外科主任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言语比较粗鲁,态度比较蛮横,还要求院方退还其亲属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所有费用,并予以赔偿。”于洪区纪委监委第二派驻纪检监察组一级主任科员高赫遥说:“张某的行为给医院经营带来了影响,是典型的破坏营商环境行为。”
区纪委监委经调查核实,决定给予张某党内警告处分,并将处分决定通报张某所在单位。“我们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宣布处分决定,宣读案件通报,免去了张某科室负责人职务并将其调离工作岗位,同时召开了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警示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打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营商环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雪峰说。
问计问需 紧抓痛点
营商环境的优劣,企业和人民群众最有话语权。于洪区纪委监委坚持“用户思维”,把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和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难点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区纪委监委成立了8个工作组,分别来到沈阳永安经济开发区、区营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重要企业、职能部门走访调研,并依托正风肃纪监督员对辖区内企业进行逐一走访,聚焦影响营商环境的八类问题,深挖程序堵点、政策短板和作风毒瘤。
2月21日,区纪委监委召集区营商局和近十家驻区企业齐聚一堂,倾听企业的心声,对困扰企业的问题,现场办公、当面解决。“困扰企业经营的配套设施问题,都在会上得到了答复,解决问题也提上了日程。”沈阳大清宝泉矿泉水饮品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敬华说,“区纪委监委、区营商局把我们企业家当成朋友,把老百姓当成亲人,这让我们倍感温暖。”
截至目前,区纪委监委共发放《致企业家朋友的一封信》4000余份,收集各类意见建议或反响275条。
“四维”机制 精准高效
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沈洪友介绍,区纪委监委制定了“四维”工作机制,即“一点、两线、三面、四机制”,保障于洪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点”即在全区范围内广泛设立营商环境监督检测点,并在全区遴选60名企业法人作为监督员,定期征求促进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议;“两线”即成立“监督执纪工作线”和“议事协商联动线”,不仅打造纪检监察机关多层级、网格化监管模式,而且与区委组织部、区委巡察办、区营商局、区工商业联合会等多部门联动,实现优化营商环境、行政审批改革、惠企优惠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三面”即对企业诉求收集、职能部门推介、公职人员监管实现全面覆盖,切实帮扶企业化解生产经营难题,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坚决说“不”;“四机制”即建立日常监督排查机制、定期协商研判机制、问题线索处置机制、以案促改跟踪机制。
“区纪委监委精准、快速、高效处置损害营商环境问题,规定一般问题一周办结,所有问题必须整改反馈,确保问题线索‘受理不过夜、办理不延时、处理不遮掩、治理不推诿’。”沈洪友说。
明确底线 执纪问责
日前,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委组织部印发了《于洪区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行为“十不准”》,从决策部署、审批时限、监督管理服务、违规执法、乱收费等方面列出“负面清单”,划出“行为红线”,严厉惩治阻碍辽宁振兴发展的腐败毒瘤和作风顽疾,坚决调整不作为、慢作为、懒政怠政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
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么家伟表示,下一步,区纪委监委将延长联动线,拓宽覆盖面,以优化行政执法环境为突破口,进一步解决对企业、群众的合理诉求推诿扯皮、冷硬横推、效率低下等问题,狠抓窗口工作效能,促进作风转变,加大问题线索查办力度,切实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唐心萌